Wednesday, April 18, 2012

念哪個系

從小就喜歡科學和數學的我,在高二時讀了文科,並義無反顧的只選了一個志願,進入歷史學系,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想解開"李約瑟的難題"("The Needham Question") - 古代中國人在科技上有很多貢獻,但為什麼現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在大一的某堂課上,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那句話聽起來非常的不偉大 - "因為李約瑟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當然沒有答案。" 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話非常的不偉大,我賭上了整個慘綠年少的苦思歲月是情何以堪。

自此下任何判斷之前,我會先想,這個判斷是下在一個合理(valid)的事情上嗎? 例如,當人們拿仁川機場唱衰桃園機場時,桃園機場很破、規畫很差云云,沒錯,每個例證都是事實,但是仁川機場在地理策略上的對手,是中國北方和日本大城市的機場,並非台桃,戰場已經不同,能有合理的比較嗎?  拿鄰近的香港機場,恐怕也無法做出有意義的比較;香港有相連的中國做為腹地,就算台桃規格等同香港機場,台桃也無法取代香港機場的位置。

所以我接著想,台桃之所以會是今日這般狀態,是否因為本來就沒有必要發展能香港機場或仁川機場一樣呢?  如果今天台桃需要非常好,但是它不夠好,我們才有批評的必要;如果它本來就不需要搞成仁川或香港機場的規模,那我們拿仁川和香港機場唱衰台桃,到底有什麼意義?

還有些言論水準實在是太低,我連談都不想談,例如尚達曼的"Taiwan Story",說台灣人才外流嚴重,同時政策又不利外國人才進入,因此薪資低迷,不斷沉淪等等。這些全部是事實,但卻不一定是有因果關係的事實。例如,"台灣政策不利外國人才進入",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論述,因為"利"或"不利"是靠需求來定義的。如果台灣沒有引進外國人才的必要,又有何"利"的必要?  台灣跟島國新加坡不同,台灣在人才方面自給自足,沒有全面引進外國人才的必要,此外,台灣在語言和文化上有其獨特性,不熟練中文的外國人本來就難以進入台灣職場,我相信這點台灣不是特例,因為大部份的國家皆是如此,要到某國順利就業,嫻熟該國語言是基本條件之一(不然我跟許小臉幹嘛要到第三國就業? 很簡單,他在台灣沒飯碗,我在韓國沒飯碗,就醬!)。

"台灣政策不利外國人才進入"這句話要成立,前提必須是台灣需要外國人才,如果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前提,說這句話,就是在放屁,所以我說,尚達曼就是在放屁,他說屁話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很笨,而是他的聽眾很笨 (然後就很多人對號入座了,包括台灣某些官員 - 拜託,有自信一點好嗎!)。他那番話邏輯錯亂到我不知從何談起,重點卻很簡單,就是為新加坡的多種族發展策略背書,讓人民相信持續開放引進外國人才能使新加坡蒸蒸日上。這個目的是沒錯的啦,新加坡本來就沒人才,不靠外國人它就會完蛋。只是,不知情的台灣媒體隨雞起舞,把重點放在台灣薪情很差所以人才不斷外流,然後從這個結論又推論出官商勾結、資方剝削等等;可是,這些東西哪個國家沒有?  

台灣薪資低迷這個論述是否成立還有疑問,畢竟台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並不差;所以,如果我們要談"台灣薪資低迷"這件事,要從哪個角度談?  應該放在議程上的,到底又是什麼? 

有念哪個系可以得到這個問題的解答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