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有三個原因,身體不適,電腦很慢,心情不好。)
在水管上看到 Dan Matthews,一個在美國加州長大的韓國領養兒童的尋親之旅: aka DAN: Korean Adoption Documentary w/Subtitles。這是一個真人實事 + happy ending的故事;Dan 出生於1985年,他的親生父母因無力扶養一對雙胞胎兄弟,將其中一個也就是Dan送交領養;Dan在八個月大的時候被美國家庭 Matthews收養,Matthews太太無法生育,因此領養了Dan以及另一個亞洲女孩。影片中曾出現一個相簿,是 Matthews家將Dan接到美國後所做成的相片冊,Matthews太太讓Dan帶到韓國給他們親生父母們看,告訴他們,Dan在美國的28年,過得很好。
2004年的韓劇 "對不起,我愛你" (미안하다, 사랑한다)的主人公是一個被澳洲家庭收養的韓國孤兒,劇集裡也出現一些KAD (Korean international adoptee ) 回韓國尋根的片段。很多年前我在瑞典,也認識了一個KAD,當時覺得很特別,現在想想,KAD可能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存在。
稍微查了一下,KAD的原因可以從兩方面解釋,一方面是孤兒的產生,另一方面是被海外領養人收養這件事。孤兒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孤兒,有些是因為不見容於社會 (單親韓國婦女跟美國大兵或其他外國人生下的混血孩子、天生有殘疾的孩子),有些是因為貧窮而無力扶養。後者想當然是比較常見的現狀。直到Dan出生的1980年代,韓國社會還是相當貧窮的。IMF的Data Mapper很好用,可以自動生成許多好用圖表。我將台灣與韓國放在同一個圖表裡,可以看到1980年代,台韓都相當的貧窮,不過,韓國更窮,一路窮到2000年。小臉比我早一年出生,他說小時候,家裡狀況不是很好,雖然有房有車,但沒有餘力做任何生存以外的消費,甚至肉都吃不上。小時候,許爸在外地工作,許媽每隔幾個禮拜會帶孩子從首爾搭火車去外地找爸爸,當火車上兜售零食的餐車出現時,許媽都得把他的眼睛矇住,怕他看了會想吃。我聽了覺得很魯冰花,雖然生於公務人員家庭的我並不富裕,是客家人的媽媽又超級節儉,但不能吃肉這種境界還從來沒出現在我的理解範圍。
Source: IMF |
另一方面,也就是"被收養至海外"這件事,我覺得也是比較特殊的。造成孤兒的因素,每個地方都會有,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會把孤兒送去海外,至少台灣的孤兒被送去國外的,就數量及比例上來看,遠不及韓國那樣多。韓國將孤兒大量送往海外,在海外遇到韓國領養兒童的情況也相對普遍,官方及非官方數據顯示,過去50年,韓國送出了20萬的兒童到海外;留在國內被領養的人數則約為6萬。宗教顯然扮演了一個很大的角色,尤其是基督教團體,最早從戰後,便建立起了一套將韓國孤兒送往海外的系統;這期間當然還牽涉到很多國家的立法與規範等等,但從"比較"的層面來看,台灣也許就比較沒有這麼活躍的宗教團體在進行這樣的活動,大部分的孤兒也就都留在國內。
這個討論繼續深究的話,可以寫的論文主題會非常多,包括基督教在韓國的發展 (特別是在首爾地區,簡直可稱做國教了),以及韓國人將兒童棄養的社會現象,例如,為什麼他們選擇的不是殺嬰,而是棄嬰? 如果是日本人,選擇會一樣嗎? 前陣子讀了網野善彥的《重新解讀日本歷史》,裡面提到"殺嬰"在日本人的世界裡的解讀,有別於他國人,"七歲之前屬於神內",亦即嬰兒不是人,因此,殺嬰可被解讀為不是一件那麼罪惡的事情,尤其是當女性未婚產子後,殺嬰便成為一個不算少見的選擇。
韓國棄嬰的問題會一直存在,甚至可能越來越嚴重。海外收養也會持續的存在,儘管韓國人生育率超級低,在這個血緣至上且民風保守的韓國社會,若一對夫妻無法生育,他們寧願斷後也不要收養非自己血緣的孩子以免導致家族血緣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