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2, 2012

21世紀韓勞流

我其實是一個很喜歡爆卦的人。無奈人越老變得越保守,只好敝帚自珍XD
但是呢,做我這行的人畢竟有種專長,就是把八卦、偏見這一類的東西包裝成學問。所以,所謂的好學之人,往往也是很八卦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系上的人,不論男女,聚餐都能聚到半夜之謂也。


周末經過烏節路伊勢丹 (Isetan) 百貨,看到原是門庭若市的鼎泰豐的位置,已被韓國麵包連鎖Paris Baguette取代。許小臉說,難怪最近聽到他們公司(某韓國銀行)的韓國員工在討論PB在新加坡招人的消息。

受到PB鳩佔鵲巢的刺激,我想聊一下21世紀的"韓勞流"。



上個世紀之前的韓勞流,成因和19世紀以降前往美澳的歐勞、華勞類似,21世紀的韓勞流則非如此。我認為有2個主要成因。
一是中產階級因感韓國生活壓力大,而舉家外移;這些中產父母沒有金庫,到了國外自然得勞動以維持生計,有些是自己做點小生意、開餐館,有些則是幫人打工。提到幫人打工,便和這第二個成因密不可分,那就是韓國企業的海外擴張。

韓國政府鼓勵企業擴張海外市場,一方面有民族主義的因素,主要則是經濟情勢所趨。韓國雖然風光的進入20-50俱樂部,但人口不到日本一半,內需市場成長有限,不擴張海外市場,最終便會坐以待斃,畢竟它可不像台灣;台灣仗著語言文化的優勢,睡個懶覺起來,還有西邊的半壁江山可以慢慢賞玩。

因此,韓國舉國上下,科技、工程、文化、美容、餐飲、時尚等,為了海外擴張,可是卯足全力。韓國在海外已有相當成就的領域主要在科技、工程、物流,科技和物流不用多說,在工程方面,韓商早已走遍全亞洲,特別是在新加坡,到處都可以看到韓國建商的工地,如GS E&C、現代、雙龍等;新加坡的 Marina Bay Sands (金沙酒店) 即是雙龍建設承建。軟實力方面,那些韓星韓劇啦大家都知道,較不出名但正在慢慢滲透的是進行已久的韓餐全球化,其它還有瑣瑣碎碎沒有特定niche market的生意,例如Paris Baguette。如果PB能夠成功,充其量就是因為新加坡的麵包太難吃了,END。

韓企不斷進行海外擴張,在語言文化上和當地居民有所隔閡,相應產生了一定的海外韓人的就業市場;由於一般高階職務皆由韓國外派員工擔任,在當地開出的職位便屬於基層職務。那些因各種因素滯留海外的韓國人,剛好可以填補這些空缺。可別小看這些空缺,現在韓國青年人失業狀況也不是開玩笑的,很多年輕人甚至特地從韓國過來卡這些位。

拿新加坡為來解釋比較快。這些缺可以分兩種,一種是一般的office job,可以吸引在韓國考不上好大學所以跑到新加坡念一些有的沒的的學校的畢業生,這些人家庭背景還算OK,所以在新加坡僅管念的也不是啥正規學校,一般韓企也會願意接受。附帶一提,這些人回到韓國自然是沒有競爭力的,也剛好因為新加坡總是有這些需要韓籍員工的韓企,他們可以在新加坡安安穩穩過小日子 - 許小臉辦公室的 local hire多是屬於這種例子。當然,講到這裡為止,都是在"企業"的階級,新加坡還有很多小型韓國公司,是專門依附在"韓企"的生意之下,例如為韓國海運公司提供物資的公司,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幫船員們準備船上要用的盥洗用具、衣物等,一語蔽之,就是"打雜"。我認識的一個韓國女生,中文系畢業連句中文都說不出口,人生就是在打混,都已經快30了,還是不願意面對現實,於是從韓國跑到新加坡來"打雜",每個月一千塊新幣,話說,在韓國都已經很難找到新幣1千塊的工了,她還願意到新加坡打這種工,就是因為一到了國外,要怎麼跟家鄉父老吹都可以,總比待在韓國承受別人的歧視眼光來得強。所謂第二種缺,這個就比較敏感了,洗錢啦卡拉OK啦那一類的,可以自己想想啦。

21世紀的韓勞流,形成原因和前幾個世紀不同,並非出自於原鄉推力。20世紀的漢江奇蹟奠定了韓人得以出國發展的經濟基礎,不管是做小生意還是去讀書,都是出自自我意願。選擇移居國外的韓國中產家庭為海外韓企提供了勞力來源,同時,不斷進行海外擴張的韓企亦製造了海外韓人就業市場,兩者相輔相成,造就了21世紀的"韓勞流"。

把我的聽聞爆給水果日報他們肯定寫得出什麼"色慾新加坡"之類的東西。那些東西讓他們寫去吧,我還是敝帚自珍,把所見所聞,放在我自創的"韓勞流"大論述之下吧。


同場加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